【漳州港从无到有、由小变强系列报道二】依港立市兴产业,“一带一路”再出发~
| 招商动态 |2016-05-25
历数国内外大多港与城的互动,往往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开拓建设起一个新兴的港口,同时也诞生了一座充满活力和朝气的新兴城市。港为城用、城因港荣,临港经济的巨大作用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定格到中国东南沿海厦门湾,临海而建的漳州港就是一个生动的缩影和真实的写照。
漳州拥有海岸线715公里,居全省第三位。昔日我国官方唯一合法的对外贸易港口——漳州月港,经九龙江出海,参与缔造了“大航海时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辉煌;而今,21世纪的新“海丝”繁华踏浪而来。同处九龙江出海口的漳州港,这个开建于1992年的港口新星,不仅担当了漳州依港立市的桥头堡,更是积极参与描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崭新篇章,书写更大的荣光与梦想。
依港立市城以港兴
岁月沧桑,人文变迁。时光倒回到上世纪90年代初,彼时漳州工业基础单薄,港口寥寥无几,临港经济微乎其微。通过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漳州加大道路、港口、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平台,筑巢引凤,掀起开发建设热潮。1992年,随着邓公南巡的春风,招商局这只“金凤凰”跨海而来,联合多家股东,在漳州港尾打石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启动开发漳州港,为漳州打造新时代的出海大港。
当第一块建港基石抛进厦门湾,招商人开始兴建一座新港口,屹立一座滨海新城,奏唱一曲战天斗地、昂扬激越的港城互动“交响乐”。
一片新兴港区的开发建设,催生了充满活力和朝气的新兴城区。时光荏苒,近24年来,在荒僻小渔村诞生的漳州港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走出了一条不凡的崛起之路。累计投入37亿元,建成16个码头泊位,其中3.5万吨级以上泊位10个。目前,拥有国家一类口岸、对台货物直航港和对金门、澎湖客货试点港三张名片,是福建省最大的散杂货公共码头之一,已开通至美国、日本、台湾等国内外货运航线近20条,年吞吐能力达到4000万吨以上。经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粮食总局批准,“招商局(漳州)厦门湾国际粮食物流园区”落户漳州港,成为北粮南运重要的物流基地之一,粮食年吞吐量500万吨以上。港区内的漳州招商局码头是“第一批全国粮食现代物流建设示范单位”,为“中国十强进口木材港口”。港口建设带动了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已形成了粮食、木材、钢材三大物流市场,成为东南沿海最大的粮食、原木集散港和重要交易地,粮食装卸量为福建省港口之最。
此外,漳州港口岸自2002年对外开放以来,港口吞吐量增长了15倍;集装箱吞吐量增长了51倍;堆场面积从2001年的10万平方米增至如今的94.8万平方米。2002年至今,口岸累计贡献海关税收达168亿元。其中,2015年征收税款达10.4亿元,占漳州关区的70%以上。因港兴业。近年来,漳州坚持实施“依港立市、工业强市”战略,着力打造海峡西岸港口大市、工业强市、生态名市,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拓展,投资外商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漳州港在内的众多开发区成为漳州利用外资最具吸引力、外商投资最活跃最集中的重要区域,成为漳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城市建设的新区。目前,漳州已基本形成食品工业、机械工业、电子信息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和钢铁工业、汽车工业、船舶工业、能源工业四大战略产业格局。漳州港近24年来累计引进中外各类企业700多家,实现合同资金额超57亿美元,在其间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依港而踞的诺尔起重、豪氏威马、路易达孚、伟成油脂、中纺粮油、漳州码头等企业在漳州“3+4”产业布局的龙头企业阵营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漳州港拥有“世界海工巨头”豪氏威马、诺尔等为代表的交通机械制造业和以凯西、中集为代表的金属制品加工业,成为福建最大的板材加工基地、门类最多的交通设备制造基地;世界500强企业项目——法国路易达孚原糖、美国嘉吉饲料,加上中纺粮油、伟成油脂、中储粮,形成了粮油食品加工业。三大临港工业产业集群已具备400亿元的产能。更有欧中现代农业研发中心、方明环保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相继落户,以蛇口网谷为模式的高新产业园动工建设,高科技产业方兴未艾。双鱼岛、南炮台、南太武山地生态园、南太武黄金海岸、卡达凯斯小镇等旅游开发项目顺利推进,山海生态旅游资源不断发掘。
因水而生,城以港兴。漳州港以临港工业为主导型产业,借力厦漳跨海大桥、招银疏港高速、漳州港尾铁路、漳州沿海大通道,衔接纵贯全国南北的324、319国道等,形成日益完善的港口集疏运体系,海陆并行,不断促成商贸、物流、工业、城建、文化、旅游等多种产业的联动发展,极大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区发展,为漳州临港工业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桥头堡作用。漳州港所在的小渔村昂首阔步地发展成小城镇再向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新城不断跨越。2015年,漳州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8万元,是开发前的58倍。漳州港重启古时月港的繁华,成为海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漳州市港口经济发展的龙头,为漳州这座千年古城的港口经济“金丝带”缀上璀璨的宝石。
一带一路扬帆前行
从古至今,真正载入历史史册并且颇有影响的众多城市,都好像有个特别的优势——临海而居,依港而建。有了港口的依托和海洋的支撑,才有了城市与外界沟通的门户。港口就像是一个支点,把城市引向了全球的经济文化脉络之中。明朝的漳州月港是这样,近代的上海是这样,如今的漳州港亦如此。
目前,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港口的辐射范围正在逐渐向内陆腹地、向全球各地延伸。在“一带一路”前行的路上,作为央企的一员,招商局集团重任在肩。而作为招商局一份子的漳州港同样责无旁贷。漳州港紧密跟随招商局集团的布局,全力服务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把触角延伸到国外开辟新的市场,到白俄罗斯、到荷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找寻更广阔、更高远的发展空间。
2015年,中白两国间最大的投资合作项目——中白工业园开工建设。它将是“一带一路”北线上的重要战略支点。在中,漳州港响应招商局集团号召,积极投身中白工业园的建设大潮,与中白工业园缔结为友好园区,选派“精兵强将”参与中白工业园区建设,将园区管理体制优势和优秀的招商引资、开发运营经验“倾囊相授”,复制到白俄罗斯,助力这个承载着两国合作共赢伟大梦想的工业园区的建设。白俄罗斯针对中白工业园的修宪以及中白工业园政企合作的联合工作机制都有参考、借鉴漳州港“第二蛇口”的经验和模式。
今年4月底,漳州港考察团刚刚结束了到荷兰的招商引资推介和项目考察活动。考察期间,漳州港在荷兰食品谷设立了办事处。这是漳州港继参与中白工业园区建设之后,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又一宏大行动。
荷兰被誉为“海上马车夫”,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西端,在航运业和物流业都具有领先优势。荷兰的鹿特丹港是“一带一路”的终点,是“陆丝”和“海丝”的汇合之处,也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欧洲终端。荷兰食品谷,与硅谷的模式类似,由许多食品、营养领域的研究机构和代表目前先进工艺水平的企业组成,被认为是代表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食品营养研发集群。漳州港到荷兰食品谷设立办事处,将极大有利于开展双向技术交流和项目对接,同时有利于发展我国食品业的对外经贸事业。我国食品行业的出口可以搭载在漳州港建立的中欧食品谷平台和渠道,并藉由“一带一路”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向世界更多国家和地区扩散,提升我国食品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
开拓的精神永远是时代的主旋律。漳州港临港经济的广度和深度随着“一带一路”的延伸而不断拓展。作为临港经济的一支生力军,未来,漳州港将在拥有“大港口、大物流、大项目”的得天独厚优势下,继续紧密跟随集团战略,为漳州市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节点城市,打造更强的港口集疏运枢纽,注入更强劲动力。
新世纪“海丝”潮涌,漳州港扯满风帆,在做大做强港口经济发展的广阔海洋里一路前行,没有止境。(中国网)
可以长按下面的二维码三秒钟,在弹出的菜单里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