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县上涌镇: 文化古镇焕新颜
| 招商动态 |2016-08-02
上涌镇:奋发崛起正逢时 文化古镇焕新颜
上涌镇历来是德化西部经济、文化、商贸和交通中心,素有“上雍驿”“县域次中心”等美称。今年6月,上涌镇获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正以崭新的姿态加速融入城关“一刻钟”生活圈,泉州“一小时”、厦门“一个半小时”经济圈。
时当周末,我们收拾起疲倦的身躯,呼朋唤友,轻装上阵,驱车来到上涌镇的田间地头,感受夏日山林中绿荫的清凉和古镇的无穷韵味与蓬勃生机。
游客体验自助采摘德化梨的乐趣。(寇婉琼 摄)
美丽乡村 特色农业
车在小道穿行,山上郁郁葱葱,山下绿意盈盈,果园处处飘香,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来到辉阳村梨园,只见梨树上挂满了又大又黄的德化梨,让人馋涎欲滴。
“每到德化梨成熟时节,许多游客都是带着家人过来品尝,现在不愁销路。”德化县新冠早熟梨专业合作社成员林培华说,合作社种植新世纪和翠冠早熟梨80多亩,今年售价均达每公斤10元,收入近30万元。如今,上涌镇以早熟德化梨为主,还种植芦柑、早熟桃、板粟、油柿、李子等,形成了果蔬品种较齐全的产业基地。
在西溪村密林深处,溪水潺潺,德化县鑫华农林专业合作社项目基地尤为显眼。“基地约450亩,现已建成棘胸蛙养殖和鲟龙鱼养殖高端养殖项目,按功能还将规划农家乐、农耕体验园、蓝莓基地、有机白茶基地等观光休闲农业项目。”基地项目管理人员卢青松介绍,基地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棘胸蛙养殖和鲟龙鱼养殖已初具规模。
近年来,上涌镇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促增收机制,打造农民增收“新引擎”,以棘胸蛙、娃娃鱼、食用菌、铁皮石斛、金线莲等为代表的特色种养业规模发展。
今后,将以种植德化梨、大米和养殖德化黑鸡等为契机,大力发展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设施农业为重点的循环生态农业,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高中生陈丽清利用暑期到玩具厂里打工挣学费。
招商引资 精准扶贫
去年,落户上涌的力利玩具厂最近搬进了新落成的厂房,两千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在生产线上熟练地组装玩具。
“我们生产的力利惯性工程车,分十几个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最远的销往欧美多个国家。”厂区管理人员万学中说,厂里的工人基本都是上涌本地人,都是在农忙之余到厂里工作的。
“利用暑期回乡的时间,在这工作每天至少能挣70元,一个月也有2000多元收入,不但能自己挣学费,也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减轻不少负担。” 就读高中二年级的陈丽清说。
精准扶贫工作中,上涌镇以“政府+企业+贫困户”产业脱贫形式,让贫困户在门口就能就业,逐步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接下来,上涌镇将做好与丰泽城东街道12个扶贫项目的对接工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并充分发挥上涌商会作用,引导其积极参与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工作有序推进。
同时,上涌镇将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上涌工业园区环境,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强化“山海协作”,重点引进玩具、制鞋、针纺织等手工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当地农民就业创业。
游客在镇区公园中散步。
生态古镇 旧颜新生
在传豪村,悠悠古道的尽头,是历经几百年风雨的老屋,好像在诉说着它的前世今生,而村里的几株福建名木古树更增添了几许神秘的色彩。
村子“水尾”处的小溪边,一棵360多年的柳杉伫立在岸边,树高约30米,胸径约8米;树身有四分之三已干枯,树梢已大部分枯死,仅存的一半枝干繁茂、树叶青葱。从根部向上一侧中空,形成倒漏斗状的树洞,洞高约4米,洞内宽敞,内壁有火烧的痕迹。据村干部蒋先生介绍,这是早年被雷击所致。
传豪村古柳杉的大树洞可容6人藏身。
除了像传豪村这样的古村落外,上涌镇境内还有戴云山、九仙山旅游风景区的绝大部分景区,有西溪阔叶林、后宅原始森林、单流直泻瀑布等众多优美生态旅游景点,同时拥有灵鹫岩寺、杏仁古街、桃源堂、乡公所、明代古寨等一批文物,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今年来,上涌镇聘请设计院编制《上涌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上涌镇十公里生态文化景观带设计方案》《上涌镇建筑整治保护工程设计方案》,投资建设“云路—刘坑—黄井—辉阳”美丽乡村景观带,完成东街后侧景观改造提升工程和上涌公园建设及园林绿化工程等。
上涌镇党委书记黄振宇介绍,下阶段,上涌镇将以获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为契机,通过路网的拓展撑大古镇框架,通过对镇区房子“戴云山筑”立面装修,古街修缮,建设古镇博物馆等方式提升古镇品位,聚集古镇人气,实现全镇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大突破。
(吴有森 李宏图 连江水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