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聚智引才筑高地
| 招商动态 |2016-04-19
去年以来,泉港区人才工作突出石化产业优势,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围绕创建“石化产业人才聚集区”目标,不断做优载体平台,提升专业服务,优化政策环境,为实施“五区同创”战略和建设绿色石化港口新城“升级版”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搭建载体 聚才引才
2014年,在泉港区政府引导支持下,由日本引进的陈秀琴、杨少明创业团队来到泉港组建公司,在螺旋状碳纤维的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不菲成绩。该项目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填补了国内空白,为福建省智能机器人、自动控制、先进医疗设备、电磁波污染防护等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去年,陈秀琴团队入选第四批福建省引才“百人计划”,获创业补助资金300万元,实现该区“百人计划”零突破。
高层次人才是提升区域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引擎。泉港区积极落实省、市“海纳百川”高端人才集聚计划要求,先后共有23人(项)入选泉州市“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从海外引进的陈秀琴团队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是泉港的引才政策和科研平台载体建设让我有信心在这里创业发展。”陈秀琴受惠于泉港引才政策环境和聚才平台搭建工作。该区建立招商引资、引智工作机制,对企业引荐人给予单个项目最高100万元奖励,促进企业回迁、资金回流、人才回乡,推进全民引才。在石化产业方面,该区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泉港校区)和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石化研究院引进高层次人才。
此外,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泉港校区)今年将投入使用,为促进石化工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撑。福建师范大学石化研究院已初步建成5大实验室、23家院企合作研发中心,承担着30多项科研项目,采取“项目+人才”的方式,培养石化产业创新研究型人才。
成果转化 用才育才
“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石化研究院与泉州市德诚高新树脂有限公司的院企合作,实现了双方共赢。我们为企业进行顶层设计,对原有产品进行配方优化和工艺改造,使公司产品多元化,提高市场竞争力。”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石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登龙介绍,“企业则帮助我们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应用。”
在泉港,这样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方兴未艾。泉港积极搭建校地对接合作平台,与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用”合作关系,共引导形成98项联合攻关项目,该区50%以上科技型企业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此外,在福建纳川管材科技公司成立了该区首家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中国工程院瞿金平院士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开展产业项目合作。
除了校地合作,“专家服务团”也是助推企业发展一大品牌特色。该区聘任中国工程院胡永康院士等120多名高层次人才组建专家服务团,大力实施“1533”英才服务计划,组织专家人才深入项目、企业、农村等基层单位,通过带技术、带团队、带项目,推动破解一批基层发展难题、引育一批基层急需紧缺人才、转化一批前景良好科技成果,一年来共帮助企业论证项目30多个,解决技术难题50多项。
政策服务 励才留才
“污泥综合利用与示范、垃圾渗滤液处理这个项目每天可加工生活污泥1000吨,创利税200万元,尤其对环境治理,循环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日前,在泉港区人才工作会暨助力发展“十佳金点子”表彰大会上,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副院长侯琳熙教授介绍自己为企业献出的“金点子”。当天,共表彰了10名获奖专家学者,这是该区第二次评选表彰助力发展“十佳金点子”。
泉港围绕励才留才,完善励才机制,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奖励力度。该区共组织认定了两批、84名“泉港区优秀人才”,落实津补贴200多万元。开展首届“新泉港青年优秀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对在泉港工作2年以上且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人才,评选“新泉港青年优秀人才”和提名奖各10名,给予资金奖励并享受优秀人才政策待遇。
为让人才在泉港安心创业生活,泉港在高层次人才的户籍迁移、子女入学、社会保险、医疗保健、购房等方面开辟跟踪服务的“绿色通道”。该区研究出台“新泉港人”、人才公寓、优秀和紧缺人才引进、自主知识产权规定、支持“两院”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若干意见等26份政策文件,对优秀人才给予津贴补贴、住房保障和创业扶持等,营造吸引、用好、留住优秀和紧缺专业人才的大环境。其中,为引进和留住优秀人才,投资3000多万元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完善《泉港区人才公寓管理规定》,解决生活居住后顾之忧。
同时,该区实行优秀人才办理行政审批事项“马上就办”、“月嫂式”和“一站式”服务,努力构建全方位、人性化、无障碍的人才服务软环境。该区建立健全区领导挂钩联系高层次人才工作制度,全区处级领导干部分别挂钩联系31名区内高层次人才,及时帮扶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泉州晚报刘泽阳 庄国辉 张文璟 陈雨)
想了解更多有关泉州高层次人才的最新动态,赶紧关注我们吧!